20
1.大多數限制酶貯存在50%甘油溶液中,以避免在-20℃條件下結冰。當終反應液中甘油濃度大于12%時,某些限制酶的識別特異性降低,從而產生星活性,更高濃度的甘油會抑制酶活性。因此加入反應的酶體積不超過反應總體積的1/10,避免限制酶活性受到甘油的影響。2.濃縮的限制酶可在使用前用1×限制酶緩沖液稀釋,但切勿用水稀釋以免酶失活,用水稀釋的酶不能長期保存。3.反應體系中Mg2+是限制酶僅有的共同因子,當用其它二價陽離子代替Mg2+或加入能螯合Mg2+的EGTA或EDTA時,酶活性...
查看更多19
胸腺細胞又名前體T細胞,在胸腺中經歷受體基因重排和陽性選擇等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分化成熟為有功能的T細胞,然后遷移到外周淋巴器官行使其免疫功能。絲氨酸/蘇氨酸激酶LKB1在調節細胞能量代謝平衡、調控胚胎血管生成、維持個體發育和抑制癌癥發生等方面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過去研究組發現LKB1通過激活細胞能量感受器AMPK和上調抗凋亡因子Bcl-XL的表達,調控胸腺細胞存活。新研究發現,LKB1還調控胸腺細胞的陽性選擇。在免疫T細胞特異的LKB1敲除小鼠中,胸腺細胞不能夠分化成熟為T細胞...
查看更多12
研究人員利用體外定點突變技術,對七種重要農作物害蟲棉蚜、褐飛虱、赤擬谷盜、斜紋夜蛾,異色瓢蟲、家蠶、蜜蜂的非特異性羧酸酯酶基因進行位點特異性突變,通過構建融合表達載體和親合層析表達、純化酯酶蛋白,測定酯酶突變體對酯酶底物β-乙酸萘酯和有機磷殺蟲劑對氧磷、毒蟲畏的降解活性。結果表明,G/A151D和W271L突變分別顯著的降低了五種和七種昆蟲的羧酸酯酶原有的活性,分別使五種和六種昆蟲的羧酸酯酶獲得有機磷水解酶的活性,W271L突變對酶的影響力更大,證明了昆蟲通過羧酸酯酶發生點突...
查看更多11
脊椎動物三葉因子是一族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多肽,廣泛分布在上皮系統中,與粘膜保護,損傷修復和腫瘤密切相關,在胃腸道粘膜的損傷修復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已證明人體缺少三葉因子會導致的胃癌發生率、腸道粘膜修復功能的喪失而造成炎癥腹瀉直危機生命。自三葉因子發現二十多年來,揭示其分子作用機制,尤其是鑒定介導其生物學功能的細胞膜受體是相關領域科學家致力解決的關鍵問題。此次,課題組利用兩棲類三葉因子生物活性高和可激活血小板的特點,采用藥理學,分子細胞生物學和受體缺失型研究技術和手段發現了...
查看更多8
過去人類基因組學的研究表明,人體內代謝酶異檸檬酸脫氫酶“突變”與神經膠質瘤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系,但科學家們對導致該腫瘤發生及惡變的詳細機制并不清楚。近科學家發現了名為“2HG”的代謝物誘發神經膠質瘤和白血病的作用機制。這一突破不僅揭示了人體代謝物的致癌之謎,也為神經膠質瘤等腫瘤的藥物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他們先探明了“異檸檬酸脫氫酶突變致癌”的可能機制,并進一步提出由于“異檸檬酸脫氫酶”影響了人體細胞內的活性,進而致癌的新概念。通過進一步研究證實,異檸檬酸脫氫酶突變后,在人體...
查看更多7
阿爾茨海默病所謂的老年癡呆癥。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致死性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惡化,日常生活能力進行性減退,并有各種神經精神癥狀和行為障礙。科研人員將他們各自的研究數據進行了綜合對比和分析,所涉及的被調查對象共達5.4萬人。科研人員發現了與阿爾茨海默氏癥相關的4個新基因,這些基因的名字分別為MS4A、CD2AP、CD33和EPHA1。所以目前已知的與阿爾茨海默氏癥相關的基因總數已達到10個。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包括:神經保護療法、膽堿酯酶抑制劑、采用非藥物干...
查看更多1
由于日本核輻射嚴重,為了考慮還有不少人還依然堅守著被毀的核電站中,日本當局正在考慮從福島*核電站工人體內抽取骨髓,以獲得干細胞。一旦工人因受輻射影響傷到骨髓,便可注入保存下來的自體健康干細胞,從而挽救勇士們的生命。這種“自體干細胞移植”法已被廣泛用于拯救因高劑量的放化療而摧毀骨髓的癌癥患者,同時還用于治療那些會破壞骨髓的疾病,例如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等。《衛報》稱,作為一項預防措施,該計劃將有助于挽救奮不顧身戰斗在核反應堆一線的工程師和注水工人。先,工人們會被注入血液...
查看更多30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張云課題組在血小板凋亡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參與止血及血栓形成,并在動脈粥樣硬化,腫瘤轉移和炎癥反應等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體內是否存在獨立于血小板激動劑的血小板凋亡誘導因子,血小板體內清除的機制是目前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隨著基因組學的發展,大量測序結果顯示除眼睛以外,betagamma-晶狀體蛋白廣泛表達于呼吸道、胃腸道和生殖道等上皮組織中,但對它們的功能和分子作用機制目前未知。脊椎動物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