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新華社羅馬5月29日電意大利研究人員29日在羅馬舉行的意大利耳鼻喉及頭頸外科學會第100屆代表大會上報告說,76%的口腔癌、86%的喉癌和82%的咽癌是由煙草和酒精的聯合作用造成。如果在煙齡達到20年前戒煙,就有助降低患癌風險。研究人員指出,與人們所熟知的煙草對心血管疾病和肺癌的影響相比,煙草和酒精對口腔、鼻腔和咽喉的危害長久以來被忽視。而口、鼻和咽喉是早接觸煙草中包含的超過4000種有害物質的人體器官,如果每天吸一包煙,一年就相當于吸收了一杯焦油。如果這一習慣持續20年,則...
查看更多28
新研究指出,火蜥蜴四肢再生能力或能幫助人類研究四肢再生技術。據了解,兩棲動物的免疫系統是其擁有四肢再生能力的關鍵,其免疫系統允許兩棲動物再生出四肢、脊髓、大腦組織,甚是部分心臟。科學家稱,被稱為巨噬細胞的免疫細胞可能對于其再生起到關重要的作用,或能幫助科學家控制再生過程,甚應用在人類身上。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火蜥蜴全身巨噬細胞都被移除后,它們就喪失了再生能力,取而代之的是形成疤痕組織。而擁有巨噬細胞的火蜥蜴斷肢后重新長出的組織沒有疤痕,幾乎復制受傷之前的樣子。...
查看更多24
腫瘤是一種很難對付的疾病,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不能對其進行識別,又加之它是一種永遠分裂的細胞。因為端粒酶對腫瘤細胞的永生化是必須的,所以端粒酶可作為抗腫瘤藥物的良好靶點。如果有藥物能夠關閉腫瘤細胞的端粒酶,端粒的長度隨著腫瘤細胞的分裂就會逐漸縮短,突變就會出現,細胞就會變的不穩定。實驗性的藥物治療已經在小鼠中進行了,一些藥物進入了早期的臨床試驗階段。在正常的人體細胞中,端粒程序性的縮短,限制了細胞的生長能力,這對腫瘤的形成是一種抑制機制。端粒酶的重新表達在細胞的永生化及癌變過程...
查看更多21
2013年5月18日21日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召開的美國微生物學會(AmericanSocietyforMicrobiology)第113屆大會上,美國馬薩諸塞州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大會上稱已經研制出一株能夠生產電子的細菌,它們可以使用氫氣作為其*的電子供體和二氧化碳作為其*碳源來進行生長。“這是目前*個生產氫的實驗結果,LOVLEY實驗室團隊的其中一位研究員阿米特·庫馬爾說。LOVLEY實驗室自1987年從波托馬克河在砂沉積物分離出的地桿菌(Geobactermetalli...
查看更多17
新型冠狀病毒現醫患間傳播兩名醫護人員在沙特被感染世界衛生組織15日通報,兩名醫護人員在沙特阿拉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這是起患者傳染醫護人員的病例。兩名醫護人員分別為45歲男性和43歲女性,都與確認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有接觸史。男性患者5月2日發病,現階段病情重;女性患者5月8日發病,現階段病情穩定。世衛組織說,先前約旦出現醫護人員感染病例,但“這次是起醫護人員接觸病患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世衛組織發言人格里高利·黑特爾告訴法新社記者:“這是我們獲得頗為確鑿的(患者與醫...
查看更多14
據芬蘭廣播公司9日報道,芬蘭研究人員識別出一種可導致骨質疏松癥的基因新突變。這一發現對進一步研發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藥物具有重要意義。自2006年開始,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赫爾辛基大學和赫爾辛基中心醫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對遺傳基因與骨質疏松癥的關聯進行了研究。他們在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報告說,研究者在人體第12號染色體的Wnt-1基因中發現了一種突變,該突變改變了正常骨骼發育及維持骨量的重要信號活動。這表明,兒童骨質疏松癥和早發性骨質疏松癥很可能是由Wnt-1基因發生突變...
查看更多10
中國科技網訊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獲悉,該所陳化蘭科研團隊一項新研究發現,H5N1病毒有可能通過與甲型人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獲得在哺乳動物間空氣傳播的能力,從而引起人間大流行。研究從全新的角度揭示了H5N1病毒對公共衛生構成的現實威脅。相關研究論文5月3日在線發表于《科學》雜志,《自然》雜志也進行了報道。陳化蘭告訴記者,兩種流感病毒共感染同一宿主時,可發生基因分子節段的重配,理論上可以形成256種不同的基因重配病毒。歷*,禽流感病毒通過在中間宿主體內與哺乳動物流...
查看更多7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數代人致力于探索長生不老之術,目前,科學家發現大腦存在控制人體衰老的一個重要區域,或將揭曉人體青春永駐的秘密。科學家認為大腦的下丘腦負責控制生氣、渴望、體溫和疲勞,可能是“人體衰老的源泉”,控制著人類體質的逐漸下降。他們發現一種與衰老相關的特殊信號通路,有望開啟抵御人體衰老和延長壽命的新策略。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蔡東升(音譯)教授說:“科學家長期以來置疑是否衰老現象獨立存在于人體各種組織,或者是否是受一個器官組織控制。我們的新研究表明,人體衰老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