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沈旭、胡立宏和蔣華良三個研究小組在近的合作研究中,發(fā)現天然產物“牛蒡子苷元(ATG)”能夠有效改善阿爾茨海默氏癥(AD)小鼠的記憶損傷。有關專家認為,該項研究不僅為抗AD創(chuàng)新藥物的研發(fā)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而且為基于“牛蒡子苷元”的抗AD藥物的進一步開發(fā)提供了重要依據。據了解,AD是一種以記憶力損傷為表現的進行性神經退行性病變,由β淀粉樣蛋白(Ab)引起的神經退行性病變被認為是導致AD的關鍵因素。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我國AD的發(fā)病率與日俱增,然而迄今為止,...
查看更多20
經常喝碳酸飲料的兒童,可能更容易出現攻擊性、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不合群等行為問題。近些年來,碳酸飲料加劇青少年肥胖成為討論較多的話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佛蒙特大學與哈佛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研究團隊則評估了碳酸飲料對兒童行為問題的影響。他們以美國20個大城市約3000名5歲兒童為研究對象,請這些兒童的母親報告此前兩個月中孩子喝了多少碳酸飲料,并填寫一份“兒童行為清單”問卷。研究人員發(fā)現,兒童每天喝碳酸飲料越多,就更容易出現攻擊性、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不合群等行為問題,其中每天喝4杯或4杯...
查看更多16
據英國《衛(wèi)報》8月13日報道,伊斯坦布爾和夏威夷大學的研究人員培育出能在黑暗中閃閃發(fā)光的兔子。經過研究人員的努力,一窩8只兔子中有兩只兔子正常情況是白色的,在黑暗中卻發(fā)出綠光。這兩只兔子出生在伊斯坦布爾大學,是土耳其和夏威夷大學的科學家們合作的結晶。“綠色根本不重要,它不過是證明實驗能夠取得成功的標志。”夏威夷大學副教授斯特凡·莫伊斯雅迪說。為了使之產生發(fā)光效果,研究人員在母兔的胚胎中注入水母的DNA,再把這些變異的胚胎植回母體。類似的實驗曾經培育出發(fā)光的蟑螂和貓。莫伊斯雅迪...
查看更多13
針對新研究認為駱駝可能是中東呼吸系統(tǒng)綜合征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的中間宿主,世界衛(wèi)生組織8月9日表示,該研究結果并不能解釋人類感染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途徑。該組織發(fā)言人塔里克·亞沙雷維奇當天在記者會上表示,世衛(wèi)組織對所有提供更多該病毒相關信息的研究表示歡迎,上述研究確實提供了展開進一步調查研究的方向,但該病毒的感染源和感染人的途徑等問題仍未為可知。亞沙雷維奇說,該研究發(fā)現有駱駝體內存在類似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抗體,認為駱駝或曾遭該病毒感染并產生抗體。他強調,需要發(fā)現該病毒...
查看更多9
這種對抗艾滋病病毒的疫苗被稱作HIVBr18,它是圣保羅大學醫(yī)學院的一個團隊研發(fā)的,而且已經申請了。科學家稱,以目前的研發(fā)階段,這種疫苗無法*從有機體中消除艾滋病毒。他們解釋稱,這種疫苗將能夠使艾滋病毒維持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這樣受感染的人群既不會形成免疫缺陷也不會傳播這種病毒。艾滋病毒疫苗的研究開始于2001年,而且研究團隊計劃在一群獼猴身上進行測試,這些猴子將由圣保羅州布坦坦生物醫(yī)學研究所提供。基金會聲稱,在猴子身上的試驗預計將持續(xù)兩年時間。圣保羅州研究基金會引用Cunh...
查看更多6
人民網北京8月5日電(趙竹青)當面對自然界固有的毒動物類,如蝎子、毒蛇、海蜇或毒蜘蛛時,絕大部分人會不知所措地倉皇逃逸,因為其可致命的毒液(Venom)。孰不知正是這些自然界動物毒液,可作為科技人員研究“以毒攻毒”治療許多人類疾病珍貴的生物資源。據科技部報道,歐盟第七研發(fā)框架計劃(FP7)資助600萬歐元,由設立在法國專門從事開發(fā)利用自然界動物毒液的小型企業(yè)VenomeTech科技人員領導的,歐盟5個成員國多家科研機構、大學和創(chuàng)新型中小企業(yè)(SMEs)參與的歐洲VENOMIC...
查看更多2
英國一項新研究顯示,絕經前女性血液中性激素水平越高,她們罹患乳腺癌的風險越大。上述結論由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通過對760名乳腺癌患者和1700名健康女性血液中激素水平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他們在新一期醫(yī)學雜志《柳葉刀·腫瘤學》上發(fā)表論文稱,數據分析表明,性激素水平高者比低者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了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這些性激素包括雌性激素雌二酮、雌酮,雄性激素雄烯二酮、脫氫表雄酮(DHEAS)以及睪酮。研究人員還對女性絕經前的生活方式和激素水平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發(fā)現,一些...
查看更多30
如果有你發(fā)現腦海中那些有趣、幸福或恐怖事,都是別人編造植入,不要驚訝,這并非天方夜譚。美國一研究團隊25日宣布,他們已成功給小鼠的大腦植入虛假記憶,從實驗上證實了人為改造記憶的可能性。植入記憶的難點有兩個:先,準確地找到只和某一個特定記憶有關的腦細胞;其次,在時間和空間上地激活這些細胞,從而重現這段記憶。一年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腦與認知科學系利根川進教授所在實驗室研究人員在《自然》雜志上發(fā)表文章,介紹了他們如何通過光遺傳學手段標記并激活與一個特定記憶相關的腦細胞,從而人為激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