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DNA連接酶催化兩雙鏈DNA片段相鄰的5’-磷酸和3’-羥基間形成磷酸二酯鍵。在分子克隆中有用的DNA連接酶是來自T4噬菌體的DNA連接酶:T4DNA連接酶。T4DNA連接酶在分子克隆中主要用于:1、連接具有同源互補粘性末端的DNA片段;2、連接雙鏈DNA分子間的平端;3、在雙鏈平端的DNA分子上添加合成的人工接頭或適配子。目的DNA片段與載體DNA片段之間的連接方式(以T4DNA連接酶為例)主要有以下幾種:(一)、具互補粘性末端片段之間的連接大多數的核酸內切限制酶都能夠根據...
查看更多1
牛冠狀病毒抗體ELISAKIT組成:30倍濃縮洗滌液20ml×1瓶酶標試劑6ml×1瓶酶標包被板12孔×8條樣品稀釋液6ml×1瓶顯色劑A液6ml×1瓶顯色劑B液6ml×1/瓶終止液6ml×1瓶標準品(240pg/ml)0.5ml×1瓶標準品稀釋液1.5ml×1瓶說明書1份封板膜2張密封袋1個本試劑盒應用雙抗原夾心法測定標本中牛冠狀病毒抗體水平。用純化的牛冠狀病毒抗原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原,往包被單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冠狀病毒抗體,再與HRP標記的冠狀病毒抗原結合,形成抗原-...
查看更多31
ALS運動神經元內蛋白質異常聚集可能是導致神經元選擇性死亡的重要機制。自噬作為胞內蛋白質降解的主要途徑,是現在蛋白質聚集類疾病的研究熱點之一。自噬可能通過降解胞內聚集的蛋白質起到神經保護作用;但同時過度激活或者自噬途徑的不完整可能加速神經元的死亡。而自噬在ALS發病過程及運動神經元選擇性死亡中所發揮的作用今仍未有相關報道。科研人員利用經典的ALS轉基因小鼠SOD1G93A小鼠,發現在轉基因小鼠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內特異性自噬小體(AVs)數目增加,而且神經元軸突內增加要早于胞內...
查看更多30
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室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異檸檬酸脫氫酶的基因突變產物誘發白血病和神經膠質瘤的作用機制。這一突破不僅揭示了人體代謝物的致癌之謎,也為神經膠質瘤等腫瘤的藥物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此前的研究顯示,一種異檸檬酸脫氫酶的基因變化,會產生一種名叫2HG的代謝物。當這種代謝垃圾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代謝問題,促進正常細胞向癌細胞的轉化。但2HG致癌的作用機制卻是一個謎團,揭開這個謎團對于白血病和神經膠質瘤的發生及治療具有重要作用。而新研究中發現,2HG的累積可以直接抑制生物酶...
查看更多27
大鼠催乳素ELISAKIT性能:1.靈敏度:小的檢測濃度小于1號標準品。稀釋度的線性。樣品線性回歸與預期濃度相關系數R值為0.990。2.特異性:不與其它細胞因子反應。3.重復性:板內、板間變異系數均小于10%。大鼠催乳素ELISAKIT試劑的準備:1.標準品:標準品的系列稀釋應在實驗時準備,不能儲存。稀釋前將標準品振蕩混勻。稀釋比例按下表中進行:500pg/ml(6號標準品)原倍濃度不用稀釋直接加入50ul250pg/ml(5號標準品)100ul的原倍標準品加入100ul的...
查看更多26
日前科研人員結合晶體學數據,運用高分辨質譜分析技術對頭孢菌素酰化酶空間肽的研究,為酶催化的動態機制提供了重要的實驗證據。研究證實頭孢菌素酰化酶第二步自剪切是由于分子內相互作用,并由N-端親和基團(Ntn)催化完成。這一新催化模型的提出預示著在剪切過程中,該酶必須經歷一個很大的構象變化,以克服距離約22?的空間障礙。此外,還揭示了頭孢菌素酰化酶是一個酰化肽酶,并具有一定的外切肽酶活性,深入探討了有關弱催化機制與分子內張力的相互關系,豐富了酶催化的理論知識。另外他們還運用現代分子...
查看更多25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單極、多鞭毛、末端鈍圓、螺旋形彎曲的細菌。長2.5~4.0μm,寬0.5~1.0μm。革蘭染色陰性。有動力。在胃粘膜上皮細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狀或弧形。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時,除典型的形態外,有時可出現桿狀或圓球狀。幽門螺桿菌是微需氧菌,環境氧要求5~8%,在大氣或厭氧環境下不能生長。許多固體培養基可作幽門螺桿菌分離培養的基礎培養基,布氏瓊脂使用較多,但需加用適量全血或胎牛血清作為補充物方能生長。常以萬古霉素、TMP、兩性霉素B等組成抑菌劑防止雜菌生長。幽門螺旋...
查看更多24
大豆磷脂是一種混合磷脂,它是由磷脂酰膽堿(卵磷脂,簡稱PC,高等級為PPC)、磷脂酰乙醇胺(腦磷脂,簡稱PE)、磷脂酰肌醇(肌醇磷脂,簡稱PI)、磷脂酰絲胺酸(絲胺酸磷脂,簡稱PS)等成分組成,其中典型的是前三種。磷脂是人體細胞的基本成分,并對神經、生殖、激素等功有重要關系,具有很高營養價值和醫用價值。現代人生活節奏緊張,磷脂營養大量流失,因此補充完整磷脂對現代人而言是必要。鑒于大豆磷脂類保健品是一種功能性的健康食品,雖然不是立即見效,但有著全面、長遠、穩定的效果,同時又沒有...
查看更多